想到这里,他心里舒坦了一些,不过到底还是把几个儿子和孙子都叫过来,一一询问他们的课业,又抱了抱次子郑西辰的小孙儿,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慈爱。
苏东辰笑着离开父亲的院子,回到自己的书房,将最新送来的一批情报看了一遍,然后就琢磨起来。
这段时间,获罪抄家的官员有不少,女眷发卖为奴者比比皆是,家里的婢仆也均交给官牙发卖。当中自然有冤枉的,也有当权者栽赃嫁祸趁机清除异己的,却只能怪他们命不好。这个时候人人自危,谁都不会去沾染,免得波及自身。
苏东辰派人去买了很多三十岁以下的女奴。这些都是无旨不能脱籍的官奴,他让教养妈妈教好规矩后,就送到东北苦寒贫瘠之地去,发给苏家军中娶不起媳妇的老兵当老婆,虽然日子过得苦,却不会有人糟蹋她们,算是比较好的归宿了。
他这么干,让好些武将世家发现了其中的好处,立刻也如法炮制,买走了大批女奴,便是年龄稍大些,只要身子康健,也会被买走。这些没有自尽、想要活下去的罪臣家眷及其家中奴婢都被送到边关,嫁给军户,从此扎根边疆,生儿育女,种地、纺织、经商等等,倒让那些穷乡僻壤渐渐有了更多的生机。
皇帝知道此事后,虽表面不说,心里却很是赞赏。
边关地区环境不好,生活条件很差,因此人烟稀少,就算强行移民,也是治标不治本,过上几年、十几年,人员就会开始减少。若是当地军户、匠户、商户、农户都能娶上媳妇,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情况便会逐渐改善。劳力多,种的地就多,产出也会多,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都可以慢慢改善。如果能多出几个类似“塞上江南”、“塞北明珠”的城市,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边关会进一步稳固,国家也就能减少许多隐患。
作为皇帝,统观全局,自然明白几家武勋“爱兵如子”的行为给江山社稷带来的好处。根据锦衣卫历年来递送的报告,他早就知道苏东辰在南边也常常帮属下官兵找媳妇。有大商家、小官吏巴结,总喜欢送美婢美妾,他一概收下,然后就让旗下士卒过来相看,直接娶走。没过多久,就无人再送美人,苏东辰耳根清静,一心扑在军务和儿子身上,是个真正的至诚君子。
这几天,朝中获罪的勋贵与文臣不少,其中有一些与安国公府拐弯抹角也能攀得上亲,就有人上门,求安国公和苏东辰帮忙说项求情,如果能够减刑甚至免罪,仅削职为民,便是上上大吉。
安国公府自然不会卷进这种风波,更不会被人当枪使。苏东辰借口皇上命他闭门思过,待罪听参,他无法违背旨意,谁也不见。安国公索性装病,托辞旧伤复发,走不动路,直不起腰,完全不见人,不出门。
父子两人拒绝帮忙的方式都简单粗暴,偏偏还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
时间进入盛夏,宁王的伤已经痊愈,连疤痕都已浅淡得看不出来了。敬王的伤也好了,可是划过左脸颊的伤疤纠结凸起,难以平复。端王的腿养得差不多了,只是终究短了一点,如果走得慢,瞧着还算正常,如果走得快些或是奔跑,就很明显能看出是跛足。
两位皇子不甘心,敬王派人找来善于易容的江湖客,将伤痕巧妙地遮掩起来,便无碍观瞻。端王那边一直在寻找能够柳枝接骨的高手,想要重新打断腿,将骨头接好,只是目前找到的几位“神医”都没有这样的神技,只能含恨继续等待。
康王得到长子惨死的消息后,仍然没有回京,只是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奏折向皇帝“哭诉”,要求找出杀死南宫循的凶手,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此外,他派了一队侍卫回京,打算在帝都为南宫循发丧,然后再让他们护送灵柩回辽北下葬。
南宫循虽然只是庶出,却是皇室宗亲,又是回来奔丧的,现在不明不白地死在京城,皇上都觉得有些尴尬,破例赐封南宫循郡王爵,因此朝中文臣武将都前往康王府吊唁。
安国公带着儿孙,女儿们由二儿媳带着,也去了康王府。不过,苏东辰奉旨思过,不能出府,苏钰仲身份贵重,不能去跪南宫循,也托病留下。父子俩在府里感觉清清静静,都很开心。
苏东辰正陪着儿子在湖边凉亭读书,就听到暗卫来报,“主子,皇上微服驾临,已到府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