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决裂(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47 字 19天前

在肢解俄国的“多元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开始大举向东渗透,而主要目标就是新俄国。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行为,根本无助于划解中德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要知道,在“多元方案”中,新俄国应该是一个拥有独立自主权的国家,而中德两国都不应该干预其内政。

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土从内高加索到北冰洋的国家,是中德的战略缓冲区。

做为战略缓冲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即在强权之间保持中立,不能偏向于任何一个强权国家。

显然,如果新俄国被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就失去了战略缓冲区的价值。

可以说,这会导致难以想像的后果。

假设一下,如果新俄国被德意志第二帝国完全控制,那么在战后,新俄国肯定会竭力谋求统一全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出于对抗中国的需求,会支持新俄国的统一行动,从而引发战争。对于脆弱的中德关系来说,即便由新俄国发起的统一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要知道,中国肯定会设法阻止新俄国的统一行动,如果切身利益受到威胁还会采取军事行动。到这一步,就将出现中德进行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而这必然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由此可见,确保新俄国保持独立性,并且由此保持中立,有很大的政治意义。

为此,中国必然会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张行为。

结果就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中德就在新俄国的政治体制上产生了矛盾。

德意志第二帝国、准确的说是德皇希望新俄国是一个帝制国家,而他的理由是,俄国本来就是帝制国家。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并不表示沙皇在俄国没有支持者了。此外,在俄国恢复帝制,更有利于巩固欧洲皇室的地位。

当然,德皇的真正目的,还是想得到俄国的皇冠。

原因很简单,德皇威廉二世是在革命中遇害的沙皇的表亲。而且沙皇的皇后也来自帝国皇室。因为沙皇家族已经灭绝,所有有沙皇皇室成员都在革命中遇害。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成了沙皇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说白了,如果俄国恢复帝制,德皇就将成为俄国的沙皇。

虽然这并不等于德俄成了一个国家,毕竟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了,而且俄国民众也不会支持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并,此外欧洲也有过类似的传统,即一个人兼任亮个国家的国王。但是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德俄两国将借助皇室而变得更加亲密。

显然,中国坚决反对在俄国恢复帝制。

中国当局提出的理由是,俄国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俄国民众早已忘记沙皇,而且民主制度在俄国深入民心,如果恢复帝制的话,必将遭到俄国民众的抵制,对维护俄国的和平与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至于德皇对沙皇皇位的野心,中国当局也给出了暗示,即中国不可能接受德皇戴上沙皇皇冠的事实。

为了让德皇放弃这个企图。中国甚至发出了威胁。

这就是,如果德皇执意要在新俄国恢复帝制,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对新俄国进行第二次分割。

事实上,这意味着中国将为之采取军事行动。

结果就是,德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只是,德皇并没有完全死心。

在谈判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代表曾经提出。德皇可以让出沙皇的皇位,由另外的沙皇亲戚来坐这个位置,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或者是在丹麦王室与荷兰王室中选出一个人来当沙皇。

当然,这几个王室的成员都有资格成为沙皇。

原因很简单。欧洲王室间的联姻非常频繁,几乎所有王室都沾亲带故,因此各个王室都有继承其他王室的资格。可以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忘了,英国革命之后,当上英国国王的就是诺曼底公爵。

只是,这样的提议也行不通。

说白了,中国反对的不仅仅是让德皇加冕为沙皇,也反对帝制本身,即中国只能接受一个民主体制下的新俄国。

闹到最后,只能通过新俄国的全民公决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达成了基础协议,即由新俄国的民众自行决定国家政治体制,即是否恢复帝制。

公决在一九四九年初举行,而最终的结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国民众选择了联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只是,问题到此并没终结。

在全民公决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放弃霸占新俄国的野心,而是从其他方面着手加强对新俄国的控制。

比如,与新俄国临时政府签署秘密同盟协议。

当然,在战争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跟新俄国结盟,因为这必将得罪整个同盟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