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成群结队的小娘子(2 / 2)

帝国吃相 牧尘客 2030 字 21天前

如今的大秦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西域已经被提前征服,平日来往于西域和大秦之间的商队络绎不绝,而丝绸就是最受欢迎的商品,玻璃瓷器茶叶也受欢迎,比之丝绸要差很多,因为携带运输不方便,很容易在路上损坏,丝绸却不一样,一个人一匹马都能带数十匹,运送回去卖掉就能挣数倍甚至十倍的钱,听闻眼下大秦最好的一匹丝绸在西域能够买到五千钱,价值远远超过一斤黄金。

当初陈旭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下巴都差点儿掉了。

不过虽然丝绸值钱,但民间流通的丝绸简直屈指可数,大秦的丝绸基本上都被少府征收,每年数万匹的产量堪堪只够皇帝养活一个庞大的后宫和赏赐给王侯公卿,剩下的秦国贵族自己用都不够,更别说卖了,丝绸是超越黄金的硬通货,普通人有钱也买不到。

这就是丝绸的纺织工艺太过低下导致的现状。

后世的丝绸之路兴起,得益于织布机和提花机的发明,而眼下陈旭终于提前一百多年将这两样机器研制出来,甚至工艺更加先进,由此会带来纺织产业的井喷式发展,而由此也必然带来丝绸贸易的大规模发展。

筹备两家国营丝绸制造厂,除开要解决厂房和机器之外,还涉及到生丝的采购和纺织工的培训以及正规化的管理问题,而且这还只是第一代织布机,全人工生产模式,陈旭要求科学院进行的下一代织布机要采用水力驱动方式,因此工厂还要尽量选择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厂,还要勘察地势修建水坝或者水碓等等。

而且为了赶上三月间春蚕结茧上市的时间,陈旭在得到皇帝的授权之后,对科学院和工部户部少府的官员下了死命令,第一期厂房务必在二月底完成,而配套的一百架织机也必须制作完成,并且同时和工厂附近的桑蚕养殖农户签订收购蚕茧和生丝的合同,争取三月中旬能够开工生产,等五月夏蚕成熟之时,二期厂房必须完工,织机规模总数达到三百架……

随着各种命令从中书省通传下去,各部门官员皆都不敢怠慢,科学院负责研发织布机的一群匠工匠吏直接手持谕令奔赴苏杭两地就近征召木匠和学徒开设木器加工厂制造织布机,工部官员也迅速拿着财政署拨付的钱款奔赴两地勘测工厂位置召集当地商人投标建厂,户部官员同样奔赴会稽、故鄣、九江、泗水等郡通报当地官府配合丝绸厂的建设征召熟练的织娘以及和蚕农之间的生丝蚕茧收购事项等。

而随着开办两家国营丝绸厂的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刻就有更多的商贾忍不住骚动起来,纷纷到处打探开办工厂的手续等。

数日之后,大秦都市报最新一期登载了两家丝绸厂的消息,通传天下对开办织布厂感兴趣的商人在三月中旬到广陵和杭州进行考察和观摩,学习这种大规模集成化工厂的筹办以及管理方式。

在陈旭穿越过来之后,大秦的工业都还是手工作坊为主,其中包括铜铁冶炼和武器制作,少府和将作少府管理的工匠都是备案式的学徒传承,既没有专业的技工学校,也没有大规模的工厂模式。

当初在宛城看到的铜铁工坊也是如此,全都是家族式的,宛城之外的白河边上,密密麻麻数千家小作坊聚集在一起,冶炼炉的烟囱一天到晚浓烟滚滚,数万刑徒工奴日夜不停的运送矿石冶炼铜铁,但产量和质量却令人牙疼,比后世乡镇企业还不如,只能用落后和混乱来形容。

而陈旭到了咸阳之后筹备科学院,开设实验工厂,开始用集约化的方式发展,后面推动造纸厂、轴承厂、玻璃厂、机械厂、钢铁厂、水泥厂、食品厂、武器厂等等,看到了这些大型工厂的好处之后,民间的造船、造车、制陶、瓷器等产业也逐步舍弃了小型工坊的新式慢慢向大规模的集约化工厂发展,这样不仅会降低每一件商品的制造成本,还会形成规模化效应提高产量。

而真正的工厂,陈旭认为则应该是从这次的织布厂开始。

数百台一模一样的工业机器摆在一起同时开工,将会给考察者形成极大的视觉和心里冲击。

而大规模的工厂一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连带效应,带动当地桑蚕养殖和生丝处理规模不断扩大,汇聚更多的上下游商人参与其中,吸收大量农民脱产成为专业工人,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人群,那就是工人。

而纺织厂最多的当然是女工了。

一想到每天上下班都是莺莺燕燕穿着制服的小娘子成群结队的出现,陈旭就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这种场景太令人向往了。

而且为了保障这些纺织女工的劳动权益,陈旭决定在国营工厂推广后世的八小时工作制,一天四个时辰上班,不得强迫职工熬夜加班,每旬还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总之不能让工厂成为资本家剥削和压榨工人阶级的牢笼,只有保持心情愉快的小娘子才是最漂亮的。

嗯,到时候……一定要多去视察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