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的脸上多了凝重之色:“李谅祚登基至今,西夏国中依旧混沌,那些对头依旧在抱团盯着他。”
“那他就该和那些人斗啊!”
高滔滔把李谅祚的处境换在了赵曙的身上,觉得就该斗。
赵曙摇摇头道:“内斗只是最坏的打算,打来打去,最后打烂的是自家的东西,李谅祚不傻,所以……”
高滔滔听出了些煞气,就惊道:“难道他敢冲着大宋来?”
赵曙笑道:“为何不敢?你别忘了,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偷袭秦州,若是被他得逞,整个凤翔府都危险了。”
“多亏了苏轼。”
高滔滔对苏轼的欣赏大抵有些粉丝心态,所以提到他就来了精神:“官家,那苏轼可是允文允武呢!”
赵曙见她急切,就笑道:“知道你喜欢他的诗词文章,不过且看吧。目下我要看看臣子们的建言,然后……”
他缓缓起身,眼中有些憧憬之色:“这是朕登基后面临的第一次威胁,怎么办?”
……
“怎么办?”
赵曙召集了宰辅重臣议事,沈安也在。
韩琦说道:“陛下,李谅祚是否会入侵不能确定,但若是大宋戒备森严,怕是会被嘲笑。”
包拯说道:“可被嘲笑总好过被打个措手不及,上次李谅祚偷袭秦州,若非是被发现,西北危矣。”
韩琦不悦的道:“国事不是街坊打斗,若是能,老夫巴不得整个西北都戒备森严,可老夫是首相,要考量民心士气,还得盯着另一头的辽人,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这些点点滴滴老夫都要考量,你考量了什么?”
韩琦这阵子颇为得意,跋扈的老毛病又犯了。
包拯被他这话梗到了,却没法反击,一时间大宋第一喷子竟然哑火了。
“对付西夏人无需考量。”
曾公亮用那种‘不出老夫所料’的眼神看着出来的沈安,知道老韩有麻烦了。
你敢不给包拯脸面,沈安绝壁要出来扫你的面子。
沈安出班说道:“陛下,李谅祚如今就是困兽,西夏内部的纷争他无法平息,也不敢去平息,否则处处烽烟,他又会担心大宋和辽人趁火打劫,所以他定然会借势。”
“借势?”韩琦觉得沈安的想法太过幼稚,“他借什么势?”
“对。”沈安笃定的道:“国中有大麻烦,有对头,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外面解决。”
“怎么解决?你莫不是信口胡说……这是御前,官家没空听你瞎扯。”
韩琦最近关注的事情有些多,脾气坏了不少。
沈安没看他,继续说道:“国中有政敌,政敌手中有军队,怎么去削弱他?”
“大军镇压!”
韩琦的反应很中原,很儒家。
沈安微笑道:“为何不对外去解决呢?”
“怎么解决?”
韩琦冷笑问道,他觉得沈安是在为了包拯出头。
沈安说道:“开战!”
咕噜!
殿内瞬间安静,不知道是谁的肚子叫了一下,声音就清晰传了出来。
可众人都没功夫去看是谁饿了,他们面面相觑,觉得这个想法真的是太疯狂了。
韩琦说道:“穷兵黩武不会有好下场!”
连曾公亮都不满的道:“为何要开战?一旦开战就是血流漂杵,生民离乱,老夫想到那个场景就心中不忍。你还年轻,莫要被血勇给迷惑了,治国,首要稳!”
欧阳修干咳道:“那个……大宋和平多年,西夏只是小患,无需大动干戈。”
一群宰辅都在反对沈安的这种思想,哪怕对沈安不错的欧阳修和曾公亮也是如此。
这不是私仇,而是在警惕这种激进的思想被赵曙接受,到时候……
“汉武穷兵黩武,前汉由盛转衰,正是始于他。”
韩琦的腰杆挺直,目光俾睨的道:“大宋要江山稳固,行事就要慎重,动辄开战何其轻率?”
沈安有些恍惚,他想起了后来的那些话。
后来面对着赵仲鍼的积极态度,富弼说道:“臣愿陛下二十年不言兵。”
大宋的宰辅们忌讳谈动兵,仿佛那就是末世前兆。
而这一切的起因有两个,一是在几次战争之后,他们对大宋军队绝望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警惕武人,他们宁可为此现状,也不肯让武人成为主宰。
想想,若是大宋对外战争时常高唱凯歌,武人们会不会嘚瑟起来?会不会觊觎权利?
前唐后期和后来的混乱时期中,武人就是这么起来的,然后把文官当做了猪狗。
那种日子不能再来了呀!
……
早上出发去上海,阅文沙龙,新马一周。车上码字,飞机上码字,酒店码字……大家别担心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