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难道去给别人赚(2 / 2)

不仅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还拥有独特的地方经济区域。

比如湖州特产湖丝,湖笔,他处不及;杭州的纸和印涮业独步江南,南京文教倡盛,经济集江南大成。

特别是海贸发达,常州、松江各府产布,行销全国,获取极大的利润。

尤其是苏州一府,人口近百万,是京师南京外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因为经济发达,地方繁盛,北方的战乱和凋敝几乎对江南毫无影响,越是接近大明亡国的时期,江南地方越显得倡盛,形成畸形的繁荣。

不过秦浩明虽然有过了解,但毕竟总不如李守业、卢欣荣这类真正江南出身的士子来得这般通畅透彻。

“江西的瓷器,浙江的丝,茶叶,我南直隶的布匹,这几样也是出海贸易的大宗物件。”

李守业一脸傲然的道:“所以江南人不止是赚大明的钱,更多的是赚海外各国的银子。若是秦督有意在福建与江南争雄,其实对江南影响是有,不过并不算致命。”

秦浩明诡异一笑,不理会他的狂言,转头朝洪迪新问道:“福建种植棉花和产布的区域,成规模的,是不是只有长乐县一处?”

“是的秦督。”洪迪新点头道:“福建、广州虽然也属于江南地区,但只有长乐县出棉最多,生丝也有部分。

但若和其他几个省份相比,却是远远不如,甚至十成不及当地一府一二。”

洪迪新因为家庭的缘故,对这些事很是清楚,当下又道:

“其实产棉地除了卖棉花外,更多的还是纺织成布,长乐县的纺织场子也多,只是规模远不及苏州和松江两府之大。”

“对的。”卢欣荣点头道:“苏州最大的纺织场子,一场有五六千人之多,规模远非闽粤两省可比。

所以,闽粤两省的海商,大都是从那里进货。”

秦浩明轻轻点头,笑了一笑,又转头对洪迪新说道:

“青山,本督知道你的家庭情况,叫家人把纺织厂关闭吧,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不说,恐怕还要被无辜伤害。

刚好这里需要人手管理,让他们过来帮忙,挣得不比自己干的少,还没风险。”

“诺,秦督,青山立刻办理。”把这事说开,洪迪新心怀一畅,感觉意气风发。

在秦督这里做事,动辄都是百万亩以上的大事业,甚至关系到整个大明棉花生产和布匹纺织业的格局变化。

每件事都与整个大明的国计民生有关,甚至用秦督的话来说,是影响历史的走势。

这种成就感不是考中一个进士可以比拟的,这时候洪迪新甚至有些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能够进场应考。

不然的话,现在不是在六部当个小官,要么行取御史,在都察院中做那些没用的弹劾奏折。

要么就是放在地方上当知县,不论在哪里,所做之事都是肯定比不上在秦督这里的重要,更让他有成就感。

“诸位,本督决定……”说到这里,秦浩明特意看了李守业一眼,笑笑道:“今年三月份,总督府要建成自己的下属纺织厂,隶属商业司。

第一期规模,纺纱机五千台,织布机五千台,轧花机二千台,招聘人员一万三千人。

至十月份,第二期规模,纺纱机两万台,织布机两万台,轧花机八千台,招聘人员六万人……

明年六月份,第三期规模,纺纱机五万台,织布机五万台……

具体事务由商业司一手负责,侍从一司全力协助。还有,这个司长有谁愿意毛遂自荐或者举荐人才吗?”

望着下面呈呆滞状态的众人,秦浩明笑眯眯的问道。

他是打算一鼓作气把整个纺织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全部完成。

珍妮纺纱机、飞梭织布机,还有黄道婆的轧花机,都已经在冶造局成产,现在只要招募各行各业人手便行。

“秦督,卑职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李守业嘴唇有些哆嗦,话也没起先那么利索问道。

“大胆说,说错了不怪你!”秦浩明淡然说道。

李守业点点头,双眉紧皱说道:“依卑职之间,秦督做的这纺织机器,效率十分高,盈利能力更强。

如果不高瞻远瞩,一味扩张,到时棉布生产必然受到冲击。这样一来,恐怕江南地区靠织布纺纱的小民们日子就难过了。”

他说的其实很对,大明还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如果秦浩明全力扩大织布工厂,利润确实会直线提高。

但却砸了自然经济下,在家织布纺纱的妇女饭碗,不但会让这些人陷入贫困,而且会造成骚乱。

“不至于,不至于。”秦浩明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进生考虑方向错误了!”

迎着李守业不解的目光以及大家望过来的眼神,秦浩明侃侃而谈,“你们的远光只盯着大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这布匹的事情要和私盐结合起来,要和战略结合起来。”

战略?

大多数人脑海里闪过一丝不解,当然,也有人若有所思。

在这年代,粮食、布匹、铁器、盐巴、药材都可以算战略物资,用好这些东西,确实可以达到一些意图。

最突出的就是草原鞑子,他们离不开汉人的东西。

当然,建奴也一样,只不过,以秦督对性格,怕是不可能。

“布匹利大,咱们的走私生意主要是面对鞑子。大家知道,鞑子手头有的是银子,缺的是棉花布匹。

五钱的松江布,现在在辽东那里最少卖四两,一两五钱的卖八两,十两。还有可能会更高,这银子不赚,难道去给别人赚?”

秦浩明眼里跳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心人觉得没这么简单,因为这不是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