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伏匿穴处(1 / 2)

青囊尸衣 鲁班尺 1642 字 3天前

一股浓烈的刺鼻气息从河童身上散发出来,如同鱼虾腐烂后散发的那种腥臭味儿。

“好臭啊。”明月脱口说道。

“自己闻着很香。”河童的意念得意的说道。

“河童,你想怎样?”明月心中问道。

“世人都说桃花江是个美人窝,可是数百年来,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俊美的媳妇。”河童喜滋滋道。

“哼,”明月心中鄙夷的想着,话锋一转问道,“秃头老妇在哪儿?”

“你……你们知道秃头老妇?”河童显然吃了一惊。

“我们是特意来寻她的,也是秃头老妇约我们来这山洞的。”明月如实的告诉河童道。

河童踌躇了片刻,道:“好吧,你们跟我来。”遂转身向甬道深处走去,光着的脚板踏在石地上,发出“呱唧呱唧”的声音。

“它会带我们见你婶娘的。”明月撤回掌,对卢太官说道。

卢太官诧异的望着明月,来不及细问,赶紧爬起身来从地上捡起了火把,跟随着明月一同尾随着那“呱唧呱唧”的脚步声朝洞深处走去。

洞内的甬道倾斜着向下伸展着,感觉到湿度也越发大了起来,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其间换了两束松枝,前面河童的脚步声音终于停止住了,一扇天然的石门出现在了眼前,石门半开,上面镌刻着四个硕大的篆字。

明月却不认得,遂问道:“卢先生,这门上写的是什么?”

卢太官定睛细瞧,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伏匿穴处!”他接着随口吟道,“薄暮雷电,归何忧?劂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

明月仍旧不明白,目光疑惑的望着卢太官。

“此乃屈子《天问》中所明其志的诗句,‘伏匿’是隐居的意思,‘穴处’则为山洞,表明其希望长久的隐居在山洞之意。”卢太官解释道。

“击剑长吟,遥想贾生对策;落帆小憩,闲寻屈子书台。天问无声,屈子当年留石鼓;舟行有幸,鲰生今日访渔矶……来者何人?可有功名?”石门内突然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卢太官和明月俱是大吃一惊,听口音,说话者乃是一耆老男子。

石门内一个巨大的石厅,地面上有个水潭,在火光的映照下,看得见水里面有鱼儿在游动。石厅的一侧有一个巨大的石棺,石棺壁上生满了灰白色的青苔,棺内端坐着一个人,露出了光秃秃的脑袋瓜子。

待到近前,卢太官举起了火把,看清了这是一个满面皱纹的老头,四方脸,耳大口阔,双目已经失明,灰白的瞳仁,面无血色。

“请问前辈何人?晚生卢太官冒昧打扰了。”卢太官知道隐匿于此秘洞之内的必是世外高人。

“嗯,老夫乃官拜一品、大清长江水师提督、羞山吴家榜是也。”老头摇晃着脑袋说道,听得出虽是益阳本地口音,调子却是古朴的很。

卢太官又是大吃一惊,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是咸丰年间长江水师提督吴老太爷?”

“正是老夫,你是何人?”老头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这……真的是老祖宗太爷啊,晚辈卢太官,是您老人家的后代子孙,原名吴太官。”卢太官本身是一具血尸,知道世间上什么离奇的事儿都有可能发生,因此不再怀疑老者的身份了,忙跪地叩头。

“吴太官,你可有功名在身?”吴老爷子严肃的问道。

“晚辈任职中国远征军38师中校团长。”卢太官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中校团长?”吴老爷子摇了摇头,遂又问道,“比起举人大小啊?”

“中校大过举人。”卢太官说道,心中暗自苦笑,这两种称谓风马牛不相及如何来比较呢?

“比之进士又如何?”吴老太爷提高了嗓门,看来他倒是蛮希望后辈人中有出类拔萃人物的。

“差不多少。”卢太官咬了咬牙,狠心说道。

“嗯,我羞山吴家总算是出了个读书之人。”吴老爷子满意的说道。

“我是个军人,是中国远征军孙立人将军麾下的武将。”卢太官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解释道。

“你是武将?打过天平天国长毛么?”吴老爷子皱皱眉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