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节签字(1 / 1)

其实这就是丘吉尔首相不死心,如果陆军可以解决华夏现在的军队的话,他们早就把这句话说出来了,英国陆军总司令可没有蒙哥马利将军那样的魄力,毕竟他们两个的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

巴顿将军在一旁也收回了自己的心思,毕竟美国本土的防御在他看来并不是那么重要,现在华夏还没有能力袭击美国本土,现在最主要的是怎么解放英国本土?只是巴顿将军没有想到,在他想到美国本土防御这个事情之后的一年内,美国本土也受到了华夏的攻击,整个世界都在华夏的脚下颤抖,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三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丘吉尔首相终于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了,就在这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华夏的一艘战列舰还向伦敦地区开炮了!英国海军躲得远远的,虽然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要比华夏特混舰队稍微强大一点,但是那也只是体现在吨位上,如果说军舰的先进性,或者说海军的作战能力,英国皇家海军要差很多了,本来这一场战争,孔二愣子以为海军会唱主角的,没想到华夏海军还是跟原来的时候一样,仅仅是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根本就没有机会给英国皇家海军教授,换句话说,英国皇家海军实在是太胆小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桂冠是英国最后的遮羞布了,如果再掉了的话,恐怕英国军队在世界上将毫无立足之地。

在460毫米大炮的威胁下,整个英国的老百姓都慌张起来了,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在内,他们都不清楚华夏到底来了多少的舰队,在英国政府的影响下,英国的媒体也都闭嘴了,他们并没有告诉老百姓华夏来了多少个舰队,在这个新闻自由的国度,第一次采取了新闻管制,这也算是华夏给英国带来的一条革新吧。

其实这个时候,英国国内的空军力量足以解决华夏的舰队,但是英国并没有这么做,在英国上层人士看来,如果这么做的话,华夏的军队肯定会誓死作战,那个时候整个伦敦甚至是曼彻斯特,或者是伯明翰地区,全部都会化为一片灰烬,毕竟英国是一个岛国,他所有重要的目标都在沿海范围内,华夏如果拼了命的,保住他们的战列舰,然后让战列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点名,那个时候英国几百年来的成果将会化为灰烬,虽然英国在海外,还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块巨大的领土,可以让英国卷土重来,但是那两个地方在英国贵族的眼里,那只是给他们生产木材和放牧的地方,怎么能够作为英国本土呢?

在英国贵族的干预下,丘吉尔首相终于是在这一份华夏与英国的友好协约上签字了!这一份协议是英国几百年来签订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也是他们第一次做出赔款的条约,不过对于这个条约,英国人提出了一些修改方案,首先就是赔款问题,在华夏的手中,还有将近一万多名的英国俘虏,这几亿两白银就当做购买那些俘虏的钱,这也从侧面可以表现出大英帝国是多么爱护他们的士兵,为了他们的士兵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也跟华夏预测的不一样,苏伊士运河变成了华夏,跟英国共同管理,双方将在运河地区划定界限,双方平分运河的收益,双方都在运河地区驻扎5000军队,谁也不可以增加军队的驻扎数目,虽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国在埃及只能驻扎一万军队,包括海陆军在内,华夏可以在a级设立两个空军基地和一个海军基地,但是最终驻扎的军队人数不可以超过一万人,双方的军舰超过5000吨级别的想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必须提前一个星期向对方通报,不然不可以通过。

华夏方面也提交了一个增加协议,那就是英国必须赔偿华夏所有的古董,现在在英国范围内的所有华夏古董,只要英国政府能够搜查到的,或者华夏有情报消息的,必须得全部交出来,这也是把大头派来做这个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人比大头更加清楚,英国把这些古董都藏在什么地方,所以在大头的带领下,一船又一船的古董被运回了华夏,要远远超过法国查抄的那些古董,毕竟英国是侵略华夏最早的国家,也是跟华夏签订不平等条约最早的国家。

按照美国人的想法,那是要跟华夏稍微拖延一下的,至少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不能够这样解决,美国可以给英国出一部分钱,把赔款的数目加大,只要是华夏不再提苏伊士运河的问题,双方都是可以好好的解决的,没想到英国人竟然是同意了!在英国人看来,美国人也没安什么好心,说是借给我们钱,难道那些钱不用还的吗?况且英国对于苏伊士运河地区已经完全没有信心了,能够跟华夏共同管理这一地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况且英国上层也看出来了,苏伊士运河他们是保不住的,现在拉上华夏共同保卫苏伊士运河,远比将来跟美国人扯皮要强得多!

条约签订完毕之后,英国上层算是感觉到了,他们这一会儿比其他的国家要悲惨的多,还不如法国人呢,法国人要是直接亡国的话,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了,现在英国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美国人想要在他们的身上咬下一口肉来!华夏人也想,在这些世界一流国家的面前,英国感觉自己是弱者,就跟他们以前侵占的那些殖民国家一样。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遥想当年英国人强悍的时候,世界各国都在他们的脚下,就算是德国人都没有办法跟他们相提并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条约的签订也正是代表着大英帝国从世界霸主的位子上退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