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敢不遵军令。最后刘备是简单说了几句后,便让众人都离开了,他也清楚,这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自己说。别看自己是他们主公,但是如今这非常时期,可以说还是有不少人是心浮气躁,脾气也不好,所以尽量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这个主公话太多,刘备也都懂,所以他
自然是不去多说什么,哪怕战事紧急的时候,刘备也不会说太多。你看,刘备对于没加入己方的人,他劝说对方,那确实是不遗余力,绝对是苦口婆心,都要赶上唐僧了。但是对于已经成为自己手下的人,他倒是真就不是说那样儿,这就是刘备高明的地方,确实是有点儿本事,这个是必须要承认的。还是那话,他刘玄德要是没本事,能成为三国中蜀汉的开国皇
帝吗。至少刘备活着的时候,他西蜀还能和曹魏抗衡,这点是不用多说了,而刘备死了之后,蜀汉是什么情况,都不用说了。当然刘备基本上是属于无赖,都了解,其实他是拉着孙权一起对付曹操。而孙权有没办法,毕竟就以他占据的地方来说,确实和人家曹魏还有西蜀
一比,这差距就出来了。因此,从来孙权就只有一招必杀,那就是谁强,就和另一方比较弱
的联合,对付比较强大的那一方,这就是东吴的策略。因为只有这样儿,才能让他们一方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个说有好处也有不好,而刘备呢,他就只能是联合孙权对付曹操,而只有这样儿,才能像诸葛亮所说那样儿,最后能北进中原,是有机会兴复汉室的。但是刘备还
是认知不足,以为自己人马多点儿就无敌了,结果夷陵之战的惨败,说起来他还是小看了东吴,而高看了自己。其实这个夷陵之战,一看也别说是这个原因那个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他刘备的野心,说白了,就是他想要灭了东吴,最后南北对峙,和曹操抗衡,结果刘备想
法倒是挺好,可结果呢……所以说一下就让蜀国没有什么优势了,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著名的,也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就是夷陵之战。官渡之战可以说是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从那儿开始,大败了袁绍,曹操有了一统北方的实力。赤壁之战是直接就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个是没错的,最后夷陵之战不用多
说了。所以刘备是有本事,当然了,他也是人,同样儿会犯错。不过如今在樊城,他还没犯什么错,这个倒是让手下人满意的。至少夷陵之战的时候,多少人都不想出兵,可刘备还是一意孤行,说起来你当刘备就真什么都不懂?其实仔细一想,刘备那个时候应该说他已经
很清楚,自己的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所以趁着己方实力已经超过江东那边儿那么多的时候,不如就拼一把,至少不灭了孙权,也能夺回荆州什么的。可他想法是真好,但是就和那话一样儿,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人老了,就可能更容易犯错,他那扎营直接
就给陆逊以可乘之机,那么结果还用多说吗。要说刘备这个人,在历史上,他可不是什么废物饭桶之流,绝对是有本事的人,尤其是从剿黄巾开始,就带兵打仗了,所以他还能不懂怎么去扎营?所以只能说,这人老了,就容易犯错,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的原因,就不多说了,以后有机会可以详细说。而如今说樊城,这众人已经离开,就是诸葛亮还有徐庶也走了,
毕竟刘备也不是说每日都要对两人说什么,要不是因为他这手底下就这么两个顶级谋士,刘备也不至于说什么事儿都要和两人商议。说起来刘备是器重他们不假,可真正在他心里的地位,诸葛亮和徐庶可没高过太史慈,毕竟太史慈可是元老人物。其实就是在演义里,看刘
备又是这么看重诸葛亮,又是那么看重其人,其实在历史上来说,要说就是关羽张飞他们在刘备心里的地位,是要高于诸葛亮的,这个没错。所以诸葛亮在刘备那儿,怎么也排不到第一,不过也能算是在前面,这个倒是没错。毕竟刘备是有双慧眼,他能知人善任,绝对是
不一般。你看刘备能看出来马谡华而不实,看着像是个人才,可实际上,担当不了大任。结果诸葛亮就不信,他更相信他自己看到的,毕竟马谡跟着他很久,诸葛亮自认为挺了解其人,能当大任。结果事实证明了,他认识马谡那么久,接触那么长时间,还不如刘备了解呢,所以说在识人上面,刘备确实是有一套,这个确实不错。说起来刘备可没说马谡这个人就一
无是处。本来马谡是有点儿本事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得到诸葛亮的看重。但是这个人有本事却不代表他就能带兵担重任,说起来马谡在诸葛亮身边儿,他当个什么幕僚之类的,还是没有问题的,没事儿出个主意了,和诸葛亮讨论讨论了,他还是能胜任的,但是唯独就是
带兵,而且还是重任,马谡就担当不了了,一带兵,就露馅了,看出来其人弱项来了,可不是说谁都能带兵,那不开玩笑吗。其实就是诸葛本人,他本事有,但是也不是那么适合带兵,所以诸葛亮也只能是那样儿了。